好房子实践
● 出台推动政策
加强过程监管;强化部门协同;完善支持措施
● 加强技术支撑
提高建设标准;发布技术导则;举办设计大赛
● 打造示范样板
打造新建“好房子”样板;探索老房子变“好房子”
● 强化科技赋能
开展科技攻关;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
● 优化物业服务
提升物业服务水平;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
● 健全产业体系
推进住宅产业化;发展产业集群
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《“好房子”建设经验做法(第一批)》,总结了各地“好房子”建设经验做法。首批“好房子”经验做法涵盖出台推动政策、加强技术支撑、打造示范样板、强化科技赋能、优化物业服务和健全产业体系等六个方面。广州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、健全产业体系,发展产业集群的实践进入名单,成为参考学习的经验。
改善型置业需求成主体促市场选择“好房子”
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,2025年上半年,全国30个重点城市120~144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达30%,90~120平方米户型约占40%,合计达70%,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绝对主体。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,改善型需求更关注产品的抗风险能力、实际使用价值和长期持有价值,这正是市场选择“好房子”的根本原因。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向对全寿命周期住房进行精细化运维管理,转向“开发+销售+服务+运营”。因此,“好房子”建设经验做法涉及到政策、产品设计、物业服务、科技赋能等多个方面。
根据“好房子”建设经验做法名单,在强化科技赋能方面,广东省以科技创新计划为抓手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的方式开展“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”建设总体要求及指引、“好房子”空间模块图谱及建设标准指引、智慧住宅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、近零碳住宅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等“好房子”科技专项研究。
广州两项模式创新纳入经验做法名单
在优化物业服务和健全产业体系方面,广州市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、发展“好房子”产业集群的做法成为值得参考学习的经验。包括搭建智慧物业平台,拓展物业服务范围。引导物业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,强化生活服务线上办功能,对接智慧物业管理、智慧社区信息系统以及社会专业服务等平台,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家政、托幼、文化、健康、房屋经纪和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,探索“物业服务+生活服务”。
广州在推动“好房子”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,主要是聚焦数字设计、智能生产、智能装备、装配式装修、智能家居5条产业赛道资源,联合科研、设计、施工、开发、装修、装备、金融、智能家居、信息化、构件生产、绿色建材等房屋全生命期产业链企业,推动成立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,打通上下游信息流、物流、资金流渠道,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,形成多行业齐心建设“好房子”良好氛围。
业内观察
“好房子”需政府引导
与企业实践协同推进
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王韶表示,“好房子”建设不仅提升新建住宅品质,还包括存量房改造和城市更新。同时,“好房子”离不开“好服务”。“好服务”要从“住房附属品”向“社区价值创造者”延展。从首批公布的建设经验做法名单来看,“好房子”建设实施路径需政府引导与企业实践协同推进。
对于企业而言,需将“好房子”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顶层设计,推动从传统开发向“居住价值运营商”转型,以产品革新驱动居住体验升级。未来,随着“好房子”理念的深入,以长期价值为导向的“四好”模式将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价值潜力。
(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丽琴)

关注精彩内容